掃碼手機端閱讀
歡迎關(guān)注
經(jīng)濟網(wǎng)小程序
微信掃碼分享
掃碼手機端閱讀
歡迎關(guān)注
經(jīng)濟網(wǎng)小程序
微信掃碼分享
隆冬時節(jié),鶴峰縣走馬鎮(zhèn)李橋村,5500余畝茶山連綿起伏,一壟壟茶樹縱橫交錯,一眼望不到邊。茶山上云霧繚繞,一條4米多寬的水泥硬化路,正沿著陡峭的山勢,從山下向山頂延伸。
作為全村第一條共同締造試點修建的產(chǎn)業(yè)路,這條僅1.1公里長的水泥路,將李橋村幾代茶農(nóng)的夢想,放飛到所有的茶山之巔。
“不到李橋村,你無法體會村民對這片茶山的感情。”李橋村黨支部書記孟令勝說,李橋村曾是有名的窮窩窩,9分山1分地,5500余畝茶山是幾代人一刀一鋤開墾出來的。這里山高坡陡,荊棘灌木叢生,墾荒種茶極為不易。
歷史上,鶴峰縣是中俄萬里茶道的茶源地之一。全縣38萬畝茶園,16萬畝在走馬,而走馬鎮(zhèn)的李橋村,2000多村民幾乎人人都種茶,茶葉是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每年3月至10月,是村民們采茶的時節(jié),產(chǎn)茶高峰時,村民每人每天可采1000公斤鮮葉。幾十年來,通往茶山的路,多為泥濘小路,村民背100斤鮮葉下山或100斤肥料上山,得4個來回,需要一整天,費時費力。
“每年的采茶期,也是雨水豐沛的季節(jié),山路泥濘難行,村民用三輪車運輸茶葉和肥料,留下的車轍槽一尺多深,翻車傷亡事故年年都有發(fā)生。”6組黨員村民戴成章說,村民們一直盼望著每一片高山茶園都能有一條像樣的路,與通村通組公路相連。
2022年8月7日晚,李橋村召開共同締造院壩會,征集村民訴求。
“我們現(xiàn)在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把茶山的路修一修。”院壩會上,村民愿望高度一致。但李橋村需要修建的產(chǎn)業(yè)路達10多條,涉及多片茶山,總長達30多公里,需要的資金量也十分巨大。經(jīng)商議,李橋村“兩委”決定,通過先期試點,探索一條“共謀共建共治共享”的修路模式,再逐步推開。
“村里有一個修路的指標,你們想不想搞?”第二天一早,李橋村村支部副書記黃鶴霞在村頭碰到戴成章。
“這是大好事,群眾肯定支持。”戴成章立即召集6組村民開會商議,村民們積極性非常高,次日一早,20多個村民就扛著鋤頭、鐵鍬上了茶山,大干3天,將4米寬的路基清理了出來。平整、拓寬路面需要動用挖機,費用6000元。村民愿意出錢的出錢,愿意出工的通過折算工錢,平攤了挖機施工費用。2022年9月下旬,李橋村高山茶園首條共同締造試點產(chǎn)業(yè)路開始鋪設(shè)混凝土。
“天氣好的時候,一天能推進20米,1.1公里的產(chǎn)業(yè)路目前已硬化了700多米。”戴成章說。
孟令勝介紹,按照正常的工程概算,修這條路需要60多萬元,通過共同締造,村民積極投工投勞、籌資和主動減免的茶山占地補償費等,村里只出了混凝土的30多萬元錢,節(jié)省近一半的費用。“通過在六組先期試點,為我們其他高山茶園修建產(chǎn)業(yè)路探索了一種模式,算了一本明白賬。我們計劃2到3年內(nèi),按照這一模式,完成村里所有茶山產(chǎn)業(yè)路的建設(shè)。”他說。(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泉 通訊員 龍炳潔)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