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馬銘悅|北京報道
一年又一年,蛇年春節(jié)到來。孩子們放了寒假,老人們忙活著置辦年貨,職場人也掰著指頭數(shù)著離放假還有幾天,盼著早點回家團圓。
城市里,年味越來越濃,商場里、街道邊,五彩斑斕、創(chuàng)意十足的“蛇年元素”上新了,年輕時髦的小姑娘也開始尋摸著有年味的地方拍照,“預(yù)制”朋友圈,把新年氛圍拉得滿滿的。
一張張“年味十足”的照片,既是對一年辛苦打拼的溫馨總結(jié),也是新一年的美好愿景。
“快看,有唱戲的小人兒出來了?!庇杏^眾驚喜地說。
一條精致的龍船在工藝美術(shù)館“過年——春節(jié)主題展”中C位出道,被觀眾圍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員轉(zhuǎn)動著船側(cè)身的把手,只見龍船搖頭擺尾,船上幾百個形態(tài)各異的人偶也動起來,表演著不同的動作。人偶栩栩如生,船身懸掛的眾多裝飾也叮當(dāng)作響。
“這也太震撼了吧!不愧是國家級審美?!边@只龍船是流傳于浙江省樂清市北白象鎮(zhèn)、柳市鎮(zhèn)一帶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樂清首飾龍(也稱“龍船燈”)。當(dāng)?shù)厝藭谠?jié)前后,扛著首飾龍在大街小巷巡游,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快看,我把這大球拿手里啦!”看客的聲音透著股得意勁兒。
臨近春節(jié),前門大街廊房頭條胡同口愣是冒出個直徑約10米的巨大牡丹花球。有愛玩的游客,借著視錯覺,把這“懸”在半空的大圓球,硬是給“攥”手里了。這朵巨型牡丹花球只是北京眾多“年味兒”街景中的一員,您仔細尋找,會發(fā)現(xiàn)更多打卡拍照的好去處。
老北京年貨大集,那可是個熱鬧非凡的去處。新疆的葡萄干、杏干,甜得齁嗓子;福建的手打魚丸,口感Q彈;臺灣的蚵仔煎,香得讓人直流口水。全國各地的名優(yōu)特產(chǎn),還有那些響當(dāng)當(dāng)?shù)睦献痔?,都聚在了農(nóng)展館的大集上。來這里的人,個個都是臉上樂開了花、滿載而歸。
京味美食花樣繁多,說到冬天,銅鍋涮肉才是最御寒解饞的圣品。炭火噼里啪啦,聽著就暖和。但是芝麻醬、腐乳、韭菜花,才是涮肉的靈魂。對了,一定要點上一碗現(xiàn)炸的辣椒油,上桌后還滋啦作響,一澆一拌,一碗地道的靈魂小料就妥了。不愛吃麻醬的南方朋友,也可以選擇吃海鮮汁,但會少那么點兒“油脂+油脂”的快樂。
“清水一盞,蔥姜二三”,老北京涮肉的湯底主打一個清淡。嫌寡淡的朋友可以先來點羊尾油肥肥湯,薄片羊肉下鍋,涮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就不鮮嫩了。再來點大白菜、凍豆腐、粉絲清清口。最后再來一口烤得酥脆的麻醬燒餅,咬上一口,那叫一個舒坦。
近期,工藝美術(shù)館里熱鬧非凡,仿佛過年的喜氣都匯聚于此。剪紙、花餑餑、風(fēng)箏、年畫……這些國家級非遺作品琳瑯滿目,引得觀眾不停贊嘆。
更有趣的是,這里還有各種互動體驗項目。排隊體驗版畫、福字制作的人絡(luò)繹不絕,小朋友、外國友人都被這些精美的非遺作品所吸引,觀眾 在展廳里流連忘返,不時向工作人員詢問各種問題,試圖了解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
(文中圖片均由本刊記者 馬銘悅 孫曉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