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jīng)濟周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近日,人們注意到中國證監(jiān)會所屬部門的一篇文章,題為“以強監(jiān)管、防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fā)展”??傮w看,文章反響比較積極。廣大投資者確實熱切期盼監(jiān)管者能夠知行合一,從善如流,以巨大的決心和勇氣沖破利益藩籬,取締一切導致不公平、不公正的體制機制,讓A股市場更加陽光。
國家興衰,金融有責,我們必須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秉持金融報國理念,加快建設完備有效的金融監(jiān)管體系,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長效機制,不斷增強金融治理的針對性、有效性、適應性,為金融功能發(fā)揮和金融強國建設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從資本市場看,我國股市投資者有2.2億,基金投資者超過7億,市場運行事關上億家庭、工商百業(yè)。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監(jiān)管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體現(xiàn)。我們必須厚植金融為民情懷,把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貫穿于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和監(jiān)管各環(huán)節(jié)、全流程,全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不斷增強廣大投資者的安全感、獲得感。
我國金融體量和復雜程度今非昔比,股、債、期、匯市聯(lián)動共振增強,跨境資金流動更加頻繁,跨市場風險傳導壓力加大。同時,經(jīng)濟轉型過程中部分領域風險“水落石出”,金融風險容易藏在細節(jié)、藏在暗處、藏在邊際變化里。我們必須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全面加強金融監(jiān)管能力建設,壓實風險防控責任,以強監(jiān)管、防風險增強金融自身免疫力,有效應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重大考驗。
強監(jiān)管、防風險,就必須針對那些“背道而馳的市場機制”,有力、有效地予以堅決處置。證監(jiān)會不僅擔負著市場監(jiān)管職責,而且擔負著市場建設職責,期望證監(jiān)會“雙管齊下”,在監(jiān)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同時,下大力氣糾偏,對一切背離公平交易原則的行為說“不”,充分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就目前看,轉融通做空以及量化交易,是被散戶投資者詬病最多的交易機制,盡管證監(jiān)會很快拿出了監(jiān)管條例,但總體看,中小投資者還不夠滿意。這些股票交易機制違背市場公平,不該在“規(guī)范”名義下被合法化,該取締就得取締。
比如轉融通做空機制。許多投資者質疑:為什么上市公司愿意自己做空自己?除了大股東希望“變相減持”的貓膩之外,還有什么其他原因?難道是大股東不看好自己的公司?爛公司這樣做也就罷了,一些好端端的公司為什么也這樣做?
再比如高頻量化交易。為了維護高頻交易所帶來的超短期流動性,結果嚇跑了散戶投資者帶給市場的長期資本流動性,這是嚴重的惡性循環(huán),還可能是A股市場易跌難漲的根本原因。A股市場改革必須知行合一、技配其道,既然我們知道中國資本市場有2.2億散戶投資者和7億基金投資者,就絕不能允許高頻交易把這些投資者當成待宰羔羊。
怎么辦?我們熱望所有金融部門能夠密切配合,協(xié)力而行。比如,證監(jiān)會要不斷收緊高頻交易的生存空間,同時,中央銀行負責大力強化中國金融市場中的“資本流動性”。金融管理層必須充分意識到:“資本流動性”是“耐心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對“資本流動性”的認識不到位,依然把社保、養(yǎng)老、保險以及公募基金等“可投資資本”,與資本市場必須的“資本流動性”混為一談 ,那是不利于解決問題的。
責編: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