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北京,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紅磚美術館發(fā)表講話。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郭霽瑤|北京報道
“歐洲必須頂住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壓力。”結束訪華之行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乘專機返回法國的途中接受了外媒采訪,他在采訪中稱,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4月5日至7日,馬克龍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他第三次訪問中國,他曾說“希望每年都去中國”。此次與馬克龍一同到訪的還有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三天時間,從北京到廣州,隨行包括空客、阿爾斯通及法國電力公司高管在內的60多人豪華商業(yè)代表團,馬克龍此訪可謂做足準備。企業(yè)高管們也收獲頗豐,從空客的新裝配線到海上風電,中法企業(yè)簽署多個大單。
但馬克龍這次中國之行不僅僅是為達成經貿合作成果這么簡單。在內外干擾因素增多、國際環(huán)境日趨復雜緊張的情況下,馬克龍此行釋放了多重信號。有法國媒體稱,此行是“集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交流于一體的訪問行程”。法國總統府公報顯示,戰(zhàn)略問題、經貿務實合作以及應對全球挑戰(zhàn)是馬克龍此訪三大重心。
對超級大單很滿意
縱觀馬克龍的三次訪華,經濟合作是其一貫的重點。
2018年,馬克龍首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積極推動中法務實合作;2019年,他也曾攜“企業(yè)天團”參加上海進博會,為法國產品“帶貨”。這次訪問,和馬克龍一起走下飛機的,還有60多名企業(yè)高管,包括法國電力公司、阿爾斯通、威立雅集團,以及歐洲飛機制造商空中客車公司(以下簡稱“空客”)。其中,空客、達能、法國電力、歐萊雅、地中海俱樂部、賽峰集團等企業(yè)都已長期在華經營,并建立商業(yè)基地。
“法國的企業(yè)家們都想搭上馬克龍訪華的專機。”4月6日法國《西南報》如此評述此次馬克龍的中國之行。
對于當前經濟承壓的法國而言,此時來到中國顯然是個好機會。在熬過疫情沖擊后,2022年法國GDP錄得2.6%的增長,但卻遭遇俄烏沖突、高通脹、能源危機,導致物價飛漲、失業(yè)率飆升,經濟一度承壓。而自從馬克龍?zhí)岢鲳B(yǎng)老金改革法案,并繞過國民議會強行通過以來,法國街頭的游行示威一浪高過一浪。法國央行預計,2023年法國經濟增長將急速放緩,增速只有0.3%。
面對經濟的內憂外患,法國需要不斷尋找機會,謀求發(fā)展。而縱觀全球市場,中國這樣有巨大經濟發(fā)展?jié)摿Φ膰?,或許能拉法國一把。
從結果上來看,法國企業(yè)代表團也的確收獲滿滿。
4月6日,在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下,中法兩國簽署農業(yè)食品、科技、航空、民用核能、可持續(xù)發(fā)展、文化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雙方36家企業(yè)“一口氣”簽署制造業(yè)、綠色、新能源、創(chuàng)新等領域18項合作協議。
其中,法國飛機制造商空客當日宣布,與中國簽署了160架飛機的批量采購協議,總價值約200億美元,并將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產線。對此,空客稱為“與中國航空業(yè)合作伙伴關系掀開新篇章”。
空客首席執(zhí)行官傅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剛剛我們宣布在華的投資,助力航空業(yè)的發(fā)展,體現出我們對中國投資環(huán)境的信心。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大力投資中國,并會繼續(xù)投資。關于地緣政治的影響,我們需要識別風險、管理風險,并依賴全球范圍的供應鏈。”
不僅是空客,鐵路設備制造商阿爾斯通、法國達飛海運公司、核電供應商法國電力公司、化妝品集團歐萊雅等公司也都與中國簽署協議,擴大合作。其中,中國船舶集團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協議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集裝箱船,金額達210多億元人民幣,創(chuàng)下了中國造船業(yè)一次性簽約集裝箱船最大金額的新紀錄。
而馬克龍在訪問北京后,又跨越2000公里飛往廣州。此番行程的目的主打的也是經濟。愛麗舍宮此前曾明確指出,馬克龍之所以會選擇訪問廣東,是因為 “這是中國最富裕的省份”。
選擇廣東,與其外貿第一大省的地位脫不了關系。近年來,中法經貿往來密切。2018年,中法簽署了《關于成立中法企業(yè)家委員會的諒解備忘錄》,旨在搭建兩國企業(yè)交流平臺,切實推動中法經貿合作。5年來,中法貿易總額實現了從600億美元到800億美元的跨越。 而在目前中國對法貿易總額中,廣東就占到約五分之一。
并且,不少隨訪企業(yè)也都在廣東深耕多年。如早在40年前,法國電力集團作為技術總負責方,就參與了中國第一個大型核電項目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的設計、建設和運行;阿爾斯通早在2014年就與廣東電力設計院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2013年就與中國能建廣東院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
“選擇廣東有很大的象征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高質量發(fā)展的“排頭兵”,馬克龍的選擇表明他對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視,也釋放了要與改革開放的中國加強合作的信號。
對叫囂與中國 “脫鉤”很反感
經貿合作,并非馬克龍此行的唯一目的。當前,國際形勢復雜交織,一些西方政客與媒體大肆叫囂“與中國脫鉤”。而中歐是推動世界多極化的兩大力量,中歐關系是世界上最復雜和最重要的關系之一,關乎亞歐大陸經濟形勢和全球格局。
4月5日下午3時15分,馬克龍走下飛機。一個多小時后,他到達法國駐華大使館。在這里,馬克龍公開表態(tài)反對對華“脫鉤”。
“我們聽到越來越多的聲音表達了對西方和中國關系未來的強烈擔憂,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緊張局勢不可避免地呈螺旋式上升這樣的結論。還有一種有關西方與中國之間關系的印象是,對華經濟脫鉤已經開始,唯一剩下的是速度和強度問題。無論如何,我不相信,也不想相信存在這種情況。”馬克龍的一番話,將此行的基調定為反對“脫鉤”。
馬克龍的態(tài)度并不意外。在去年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前后,他就多次在公開場合駁斥與中國脫鉤的說法。而在其訪華期間,《紐約時報》公開評論,馬克龍對拜登政府的對華強硬政策一直持批評態(tài)度。
而去年朔爾茨在訪華期間同樣表明了反對與中國經濟脫鉤的立場。且此次跟隨馬克龍一起訪華的馮德萊恩,也在出行前公開表示“我認為與中國脫鉤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歐洲的利益”,這些都足以說明,歐盟并不會完全聽從美國的挑動,與中國進行脫鉤。
“朔爾茨當時訪華是自己來的,而馬克龍現在是與歐委會主席同行。這就可以向外界展示,德國更多只是在乎自身的利益,而法國在處理對華關系時還考慮到了歐盟的整體。”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歐洲學會會長丁純說。
4月7日,廣州,法國總統馬克龍(右二)來到中山大學參觀。
對 “獨立自主”外交很高調
“獨立自主”,是中法兩國元首交流互動中,反復強調的一個高頻詞。
回顧歷史,1964年1月27日,法國宣布同中國建交,成為西方大國中第一個同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國家。這在當時是牽動國際政治格局的大事。
而在將近60年后的今天,歐洲國家貫徹“獨立”和“自主”變得更難了。馬克龍此次訪華,在歐美輿論上受到的壓力、非議和質疑明顯比前幾次多。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中法兩國元首再次強調“獨立自主”,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我發(fā)現無論是中國對法國,還是法國對中國,我們取得(很好的)成果往往是當我們尊重彼此、雙方不教彼此做事的時候,在這方面我們大概有著相同的脾氣、同樣深刻的認識,我們了解彼此的差異與不同見解,但我們將用尊重、信念與友誼來交流溝通。”在4月7日的記者會上,馬克龍如是說。
在訪華期間,馬克龍明確表示:“法方堅持獨立自主外交,主張歐洲戰(zhàn)略自主,反對搞對立分裂,反對搞陣營對抗”“法國不會選邊站隊,而是主張團結合作,大國關系保持穩(wěn)定”“法方愿同中方保持坦誠深入溝通,增進互信,求同存異,開放合作”……
態(tài)度相當明顯。
此外,就烏克蘭危機這一國際熱點問題同中方進行深入探討,也是馬克龍此次中國之行的一項重要議程。
在烏克蘭問題上,法方、歐方為何愈發(fā)重視中國作用?中方何以能夠并愿意發(fā)揮“建設性作用”?習近平主席的一句話點明了原因所在:“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絕不從私利出發(fā)處理問題,而是始終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
4月4日,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表示,“中方不是烏克蘭危機的當事方,是危機和平解決的堅定支持者、積極推動者。我們愿同歐方就政治解決危機溝通交流,期待歐盟展現戰(zhàn)略自主和政治智慧,朝著實現歐洲長治久安邁出堅定步伐。”
(本文刊發(fā)于《中國經濟周刊》2023年第7期)
2023年第7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